农资行业,不仅仅存在销售难题,核心是效率难题、管理难题。
近些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农资企业、经销商、门店等借助数字技术做销售、提高管理效率。尤其是,华为、金蝶、阿里等互联网公司下沉之后,也激发了一大批农资企业探索数字化之路。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介绍,将构建中小企业数字化政策体系、支持体系、赋能体系,全面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扩面、提质、增效。围绕中小企业全方位需求,遴选和推广一批“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能用出效益”的优质数字化服务产品,构建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体系。
数据显示,中国农资企业数量达200万多个,这些企业规模小、竞争弱,但数字化需求特别旺盛。
不少农企数字化转型,或是在消费端,或是在生产端,缺乏统一谋划和系统思维。其实,数字化转型的真谛是全程数字化,让网络成为新农具,让数字成为新农资。
据现有资料分析,农资企业数字化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行业龙头企业转型升级正在为中国农业数字化的实现创造加速度;二是全产业链数字化固然具有吸引力,但细分领域的数字化创新更具开拓空间;三是数字化基因是农业各赛道新玩家抢占市场的战略武器。
诚然,农资行业数字化不仅仅是数字化营销,而应该是一个更大的赛道。
近年来,农化行业在种植领域的需求逐渐体现在农资电商上,农资行业已进入数字化营销时代,2020年我国智慧农业约为622亿元,到2025年我国农业数字经济规模将达1.26万亿,占农业增加值比重将达到15%,发展数字农业是18亿亩农田精细化管理需求,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但要注意的是数字化营销不等于新媒体,数字化营销也不等于网上卖货。
另外,农资行业数字化的机会还在产业数字化,加速产业进步才是数字化的终极使命。
广西财经学院教授罗胜表示,农资从业者的核心技能往往决定了企业前行的动力,依靠单一的知识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未来的机会一定是农资产业链数字化机会,利用数字技术打通农业全产业链。
所以,企业如何借助数字化解决销售难题、企业经营难题,同时还需要利用数字化推动农资行业转型升级。
二、探路!农资数字化
在探索农资数字化上,阿里、先正达、供销社、汇通达、飞企链、富邦股份等农资企业、互联网公司、产业平台纷纷探索农资行业数字化,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农资行业进步。接下来,我们做了一个汇总。
1)阿里:入局农资行业
阿里入局农资行业的动作就是:卖农资!
早在2015年,阿里就开始探路农资电商,还与金正大、史丹利、芭田股份、中化集团等农资巨头纷纷签订合作。
几年来下,农资电商由于购买习惯、农技难题等顽症导致几乎破产。
2020年7月17日,阿里钉钉宣布,将斥资1亿元补贴100个区县,为1万个乡村提供数字基建。这个事情也是网购农资,同时还可以帮助农户解决资金短缺等难题。但是,还没有破解农资行业的根本性问题。
2021年,中农立华与阿里巴巴开展战略合作,双方形成数字乡村战略合作伙伴。该公司计划开通农资产品和技术服务线上渠道,拓展为农服务内容。
这次合作,阿里的工作重点还是卖农资产品。
2)先正达的数字化:全链路服务
先正达集团的数字农业业务板块主要由来自中化集团旗下的中化农业、先正达本身及其于2019年收购的乌克兰农业科技公司Cropio组成。Cropio集团推出的农场管理软件具备成像、记录保存和设备跟踪功能。另外,先正达曾收购拉丁美洲数字农业市场创新领跑者Strider。Strider打造的卫星成像、害虫监测、资产管理软件、实时跟踪设备的传感器和无线电天线网络等系列产品为先正达打造数字解决方案夯实了基础。
除了收购农业科技公司,先正达集团中国MAP与数字农业业务单元还以中化农业作为运营平台,推广MAP模式(Modern Agriculture Platform,即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
MAP定位于“农业全产业链组织和服务平台”,在消费升级与新型农民之间搭建起桥梁,为广大种植者和食品价值链合作伙伴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涵盖农业生产销售全过程的全产业链服务。
3)供销社:构建数字化生态